【什么是见竿立影】“见竿立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发生后,效果或结果迅速显现,没有拖延。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某种行为或措施一旦实施,就会立刻产生明显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见竿立影”可以用来描述政策落实、技术应用、教育成果等方面快速见效的现象。它强调的是效率和即时性,是人们对快速成果的一种期待和认可。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见竿立影 |
拼音 | jiàn gān lì yǐng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人君不贤,则人臣从之;人君贤,则人臣不敢不从。故曰:‘见竿立影,不言而信’。” |
含义 | 比喻事情发生后,效果迅速显现,没有延迟。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政策、措施、技术等的快速成效。 |
近义词 | 立竿见影、立见成效 |
反义词 | 效果迟缓、收效甚微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政策实施 | 某地出台环保政策后,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可谓“见竿立影”。 |
教育方法 | 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后,学生成绩提升显著,体现出“见竿立影”的效果。 |
技术推广 | 一项新技术在企业中推广后,生产效率迅速提高,符合“见竿立影”的特点。 |
三、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见竿立影”是贬义词 | 实际上是中性或褒义词,强调效果快、效率高。 |
将其与“立竿见影”混为一谈 | 虽然意思相近,但“见竿立影”更强调“看到竿子就立刻有影子”,即结果立即显现。 |
误用于长期项目 | “见竿立影”适用于短期见效的情况,不适合用于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 |
四、总结
“见竿立影”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事情发生后,效果能够迅速呈现。它不仅体现了效率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人们对快速成果的追求。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使用,避免误解或误用。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使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它的实际意义,并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