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周易·贲卦》的彖辞,原文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化教化的重要表述,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首先,“观乎人文”中的“观”意为观察、体察;“人文”则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道德、礼仪、艺术、制度等。这句话强调了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观察和理解。古人认为,通过观察和研究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其次,“以化成天下”中的“化”指的是教化、感化的过程。“成天下”则是指治理国家、安定社会、教化民众。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观察和学习人类文明的成果,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对整个天下的教化和治理。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教育与文化传承的价值观念,主张通过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状态。
在现代社会,“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交流与互鉴,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也要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促进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繁荣与发展。
总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不仅是一句古训,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要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善于吸收新知,勇于创新实践,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