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 综合精选 >

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

导读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包括:①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②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不受他人的意志约束。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包括:①十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以及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的人同意。否则其进行的民事活动无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包括:①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必须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否则其进行的民事活动无效。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的行为有效。

2、民法而言,行为区分为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两大类。所谓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按照现行《民法通则》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包括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目的意思是指明民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效果意思是指当事人欲使其目的意思发生法律上效力的意思要素。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其内在的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为行为相对人所了解的行为要素。——《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103页。 意思表示者,对于外界表彰法律行为上之意思之行为也。即以具有足以形成法律行为之内容之意思,表示于外部之行为,为意思表示。——《中国民法总论》胡长清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3页。 意思表示是德国法律行为理论中最为基础的法律概念和制度构造,它是法律行为制度的精华所在。意思表示(Willenerklaerung)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是十八世纪沃尔夫在《自然法论》(jus Naturae)一书中所创。《德国民法典》对“意思表示”没有明确定义,但学者一般解释为:旨在达到某种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表达。《德国民法典》立法理由书将意思表示解释为法律行为的一个本质要素,故意思表示也可解释为关于法律行为的意思表达。——《民法总论》龙卫球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03页。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所谓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之意思的行为。——《民法总论》梁彗星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 意思表示以意思和表示为要素构成。意思是当事人欲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在愿望和要求;表示是将这种内在意思通过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活动。意思只有表示出来才具有法律意义。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将欲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从而使对方当事人或社会知晓的活动。——《中国民法学》李开国,张玉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97页。 意思表示是把旨在产生一定效果的内心意思发表出来的行为。这说明(1)意思表示是某种行为;(2)该行为发表了(旨在产生一定效果的)内心意思;(3)意思表示主要由(内心)意思+表示行为构成。——《民法学原理》张俊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9页。

以上就是【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