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关击柝的词语解释是什么】“抱关击柝”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意是指守门、打更的小吏所从事的低微职务,后用来比喻地位卑微、职责琐碎的人。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处于社会底层或从事平凡工作的状态。
一、词语解释总结
| 词语 | 抱关击柝 |
| 拼音 | bào guān jī tuò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 原意 | 守门、打更的小吏工作 |
| 引申义 | 地位低下、职责琐碎的人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社会底层人士或平凡职业者 |
| 情感色彩 | 带有贬义或中性,视语境而定 |
二、详细解析
“抱关”指的是守门的差役,“击柝”则是敲梆子报更的更夫。在古代,这些职位属于基层小吏,工作内容简单、地位不高,因此“抱关击柝”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身处社会底层、从事琐碎事务的人。
在现代使用中,这个成语有时也带有自谦的意味,比如有人自称“我不过是抱关击柝之徒”,表示自己只是做些不起眼的工作,并非高官显贵。
三、使用示例
1. 古文示例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故可以得志。’于是令尹子重曰:‘臣闻君子务德,不务力。今君若以德抚民,而以礼教之,虽有抱关击柝之士,皆可使为国用。’”
2. 现代用法
- “他虽然只是一个普通职员,但也不失为一个抱关击柝之人,默默奉献。”
- “在这座城市里,有太多像他一样的抱关击柝者,支撑着城市的运转。”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误用一:将“抱关击柝”用于形容一个人懒惰或无能,这是不准确的。它强调的是身份和职位,而非能力。
- 误用二:在正式场合中频繁使用此词,可能显得不够尊重,建议根据语境选择是否使用。
五、结语
“抱关击柝”作为一个传统成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古代基层官员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分工的多样性。在现代语境中,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沟通,同时也提醒我们尊重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