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磬竹难书是什么意思】“磬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写尽。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书写材料——竹简,古人将文字刻在竹片上,称为“竹简”。如果一个人的罪行太多,即使把所有的竹简都用完也写不完,因此就有了“磬竹难书”的说法。
虽然这个成语常被误写为“罄竹难书”,但正确的写法应为“磬竹难书”,其中“磬”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也有“空”的意思,引申为“用尽”。所以,“磬竹难书”可以理解为“连磬石和竹简都写不完”,比喻罪行极多,无法全部记录。
成语总结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磬竹难书 |
| 拼音 | qìng zhú nán shū |
| 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罄竹难书,其罪恶也。” |
| 含义 | 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写尽。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罪大恶极的人或事。 |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罄竹难书(常见误写) |
| 反义词 | 功德无量、微不足道 |
| 例句 | 他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最终被依法严惩。 |
需要注意的是,“磬竹难书”虽是正确写法,但在现代使用中,“罄竹难书”更为常见,甚至被广泛接受为标准形式。不过从字源和原意来看,“磬竹难书”更符合成语的本义。在正式写作中,建议使用“磬竹难书”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