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是什么意思】“字斟句酌”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写作或说话时非常仔细、认真地推敲每一个字词,力求表达准确、精炼。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语言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字 | 指文字、字词 |
斟 | 拟定、考虑 |
句 | 指句子 |
酌 | 推敲、斟酌 |
整体含义:在写作或说话时,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反复推敲、仔细考虑,以确保表达得当、准确。
二、来源与出处
“字斟句酌”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的《苦吟》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思考、甚至拔光胡须的情景,体现了对文字的极致追求。
后来,“字斟句酌”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写作时的严谨态度。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写作中 | 他写文章总是字斟句酌,从不马虎了事。 |
讲话中 | 她在会议上发言时字斟句酌,生怕说错一句话。 |
学习中 |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要学会字斟句酌地分析文本。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精雕细琢、反复推敲、咬文嚼字 |
反义词 | 草率从事、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不适合口语中随意使用。
2. 情感色彩:带有褒义,表示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3. 常见搭配:常与“写作”、“语言”、“表达”等词搭配使用。
六、总结
“字斟句酌”是一个表达严谨态度和细致精神的成语,适用于写作、演讲、学习等多个方面。它强调了对语言的重视和对细节的关注,是提高表达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点 | 内容 |
含义 | 对字词、句子反复推敲 |
出处 | 唐代卢延让《苦吟》 |
用法 | 多用于写作、讲话、学习 |
近义词 | 精雕细琢、反复推敲 |
反义词 | 草率从事、马马虎虎 |
情感色彩 | 褒义,表示认真负责 |
通过了解“字斟句酌”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与表达的严谨性,提升自己的沟通与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