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平原君列传》是《史记·卷四十六》中的一篇,记载了战国时期赵国贵族平原君赵胜的生平事迹。他虽出身显赫,但并非一味依靠权势,而是以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著称,同时也因决策失误而影响国家命运。本文通过原文与译文结合的方式,简要总结其内容,并辅以表格形式便于理解。
一、文章
《平原君列传》主要讲述了平原君赵胜作为赵国宗室的重要人物,在战国末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历史评价。文中既肯定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贡献,也指出了他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人才的误判、对局势判断的失误等。文章通过多个具体事例,展现了平原君的性格特点和政治风格。
1. 礼贤下士:平原君广纳门客,重视人才,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其中不乏有识之士。
2. 外交与军事:在赵孝成王时期,他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外交和军事决策,如与魏国、楚国的联合抗秦。
3. 决策失误:在长平之战后,他未能正确应对秦国的威胁,导致赵国陷入困境。
4. 性格复杂:既有仁义之心,也有自负之态,最终在乱世中未能挽救赵国的命运。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贵公子也。 |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贵族公子。 |
赵孝成王时,其父悼襄王之子也。 | 赵孝成王时期,他是赵悼襄王的儿子。 |
少好学,有贤德,尝为赵相。 | 他年少时好学,有贤德,曾担任赵国丞相。 |
尝与魏公子无忌游,甚善。 | 曾与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交往,关系很好。 |
魏无忌闻其贤,往观之,曰:“吾闻平原君贤,故来观。” | 魏无忌听说他贤能,便前去拜访,说:“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来看看。” |
其门客数千人,皆天下之士。 | 他的门客有几千人,都是天下的贤士。 |
于是平原君乃以毛遂自荐于赵王。 | 于是平原君让毛遂自己推荐自己给赵王。 |
毛遂曰:“臣愿奉璧往使秦。” | 毛遂说:“我愿意带着玉璧去出使秦国。” |
秦王怒,欲杀之。 | 秦王生气,想杀了他。 |
毛遂按剑而前曰:“大王之命,不过一死耳。” | 毛遂按着剑上前说:“大王的命令,不过是让我一死罢了。” |
秦王不悦,乃许之。 | 秦王不高兴,于是答应了。 |
三、总结
《平原君列传》不仅记录了一位贵族的政治生涯,更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平原君虽有诸多优点,但也因自身局限而未能挽救赵国于危难之中。通过此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战国时代的政治生态与人物性格。
注: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基于《史记·平原君列传》原文进行提炼与翻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