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毒是什么意思】“荼毒”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物造成严重的伤害或摧残。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多出现在文学、历史或正式的语境中。理解“荼毒”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
一、
“荼毒”原意是指用毒药伤害人,后引申为对人进行残酷的折磨或精神上的摧残。它常用于描述战争、暴政、压迫等极端情况下对人的伤害。在现代语境中,“荼毒”多用于书面表达,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严肃性。
该词强调的是“伤害”与“痛苦”,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和道德批判意味。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于夸张。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荼毒 |
拼音 | tú dú |
含义 | 原指用毒药伤害人,后引申为残酷地摧残、伤害他人 |
词性 | 动词/名词(较少见) |
使用场景 | 文学、历史、政治、批评性文章等 |
近义词 | 残害、迫害、摧残、伤害 |
反义词 | 爱护、保护、救助、关怀 |
例句 | 那些暴行是对人民的荼毒。 这种政策严重荼毒了社会风气。 |
注意事项 | 多用于书面语,语气较重,不宜随意使用 |
三、延伸说明
“荼毒”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之贪乱,如火如荼。”这里的“荼”本意是苦菜,象征着痛苦和灾难。后世逐渐将其引申为“酷虐、残害”。
在现代汉语中,“荼毒”虽然不常用,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被保留使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词汇或相关成语,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