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以目是什么意思】“道路以目”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意是指人们在路上相遇时,只能用眼神交流,不敢说话,形容社会风气压抑、百姓生活困苦、言论自由受限的状况。后多用来比喻在高压统治或严苛环境下,人们不敢公开表达意见,只能通过眼神示意。
一、
“道路以目”出自古代典籍,最初描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民情。当时齐景公暴政,百姓生活在恐惧中,走在路上只能用眼神交流,不敢言语。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社会压抑、言论受限、民众不敢发声的状况。
在现代语境中,“道路以目”常用来比喻政治环境过于紧张、舆论空间狭窄,人们为了自保而选择沉默,不敢发表真实想法。它不仅涉及政治领域,也可用于描述其他高压环境下的社会现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道路以目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原意 | 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交流,不敢说话,形容百姓惧怕统治者,不敢发言。 |
引申义 | 比喻社会压抑、言论受限,人们不敢公开表达意见。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政治、社会环境过于紧张,民众被迫保持沉默的现象。 |
使用场景 | 政治评论、历史分析、社会观察等场合。 |
同义词 | 默默无言、噤若寒蝉、闭口不谈 |
反义词 | 开放言论、畅所欲言、敢言敢行 |
三、结语
“道路以目”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社会氛围和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映。它提醒我们,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言论自由和思想开放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当人们能够自由表达观点,社会才能真正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