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喜形于色是什么意思】“喜形于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高兴时,会不自觉地表现在脸色上。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情绪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常用于描述人在开心、喜悦时的自然反应。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喜形于色 |
拼音 | xǐ xíng yú sè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喜形于色,怒发于声。” |
释义 | 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人因高兴而露出笑容或表情。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表情和情绪状态,常作谓语或定语使用。 |
近义词 | 喜笑颜开、眉飞色舞、兴高采烈 |
反义词 | 垂头丧气、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
二、用法举例
1. 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喜形于色,连走路都轻快了许多。
2. 看到久违的朋友,她喜形于色,眼里闪着泪光。
3. 虽然事情没有成功,但他仍然喜形于色,因为过程很愉快。
三、总结
“喜形于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表达了人们在情绪激动时,面部表情会不自觉地反映出内心的喜悦。它不仅体现了情感的外在表现,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的情绪很容易通过表情传达出来,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与真诚。
这个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对话中,都能很好地表达出人物的情绪状态,使语言更加生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