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鳞请剑的正确解释】“批鳞请剑”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出自古代典故,常用于形容敢于直谏、不畏权势、勇于进言的气节。这一成语在历史文献中多见于对忠臣、正直之士的赞颂,具有强烈的道德和政治色彩。
以下是对“批鳞请剑”的详细解释与相关资料的整理: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批鳞 | “批”意为指责、批评;“鳞”指龙鳞,象征帝王或权威。因此,“批鳞”意为直接批评皇帝或高官,直言其过失。 |
请剑 | “请”是请求,“剑”指兵器,象征诛杀或惩戒。这里“请剑”可理解为请求朝廷对有过失者进行惩罚。 |
整体含义:
“批鳞请剑”原意是指臣子敢于当面批评君主的过失,并请求对其加以惩处,以维护国家法纪和正义。后引申为一种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气节。
二、出处与典故
出处 | 内容简述 |
《汉书·东方朔传》 | 东方朔曾多次直言进谏,虽有“批鳞”之险,但始终不改其志。 |
《后汉书·王符传》 | 王符批评时政,有“批鳞请剑”之志,表现其刚直不阿的性格。 |
《三国志·魏书·陈群传》 | 陈群曾劝谏曹操,有“批鳞请剑”之勇气,展现其忠诚与担当。 |
三、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 |
赞扬忠臣 | “他敢于批鳞请剑,实属难得。” |
表达正直 | “此人性格刚直,常有批鳞请剑之举。” |
历史评价 | “古人中有不少批鳞请剑之士,值得后人敬仰。”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直言敢谏、犯颜极谏、刚正不阿 |
反义词 | 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沉默寡言 |
五、总结
“批鳞请剑”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和道德意义的成语,强调的是忠诚、正直与敢于进谏的精神。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政治操守,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直言敢谏”这一品质的高度推崇。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语境有所变化,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人物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经典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