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故白话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诗词中的经典名句。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下面将从典故来源、诗句含义以及现代解读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典故来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一句,其实包含了两个历史人物和一个典故:
1. 持节:古代使者携带符节,代表朝廷权威,象征使命。
2. 云中:指汉代边郡云中郡,位于今内蒙古一带,是边塞之地。
3. 冯唐:西汉时期的人物,曾因直言进谏而被汉文帝重用,后成为忠直之臣的象征。
该句引用的是汉代李广与冯唐的故事。李广一生征战,却始终未能封侯,后来冯唐劝谏汉文帝,认为李广虽有战功,但未得封赏,实为不公。因此,“何日遣冯唐”意在表达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一样,重用贤才、纠正不公。
二、诗句含义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面上是在描写打猎场景,实则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施展抱负的心情。
- “持节云中”:象征着一种使命和责任,也暗示着自己愿意为国效力。
- “何日遣冯唐”:借用冯唐的典故,表示希望朝廷能像当年那样,派遣贤臣来支持自己,实现报国理想。
三、现代解读
在现代语境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机会的期待和对公平的呼唤。
- 对于个人而言,它代表着对机遇的渴望,希望有能力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发挥空间。
- 对于社会而言,它反映了人们对公正、合理选拔机制的向往。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典故来源 | 李广与冯唐的故事,体现忠诚与不公 |
意义 | 表达希望被朝廷重用、施展抱负的情感 |
现代解读 | 对机会、公平、人才重视的呼吁 |
语言风格 | 古典诗词,含蓄而富有深意 |
文化内涵 | 借古讽今,抒发志士情怀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既要怀揣信念,也要等待时机,同时也要关注公平与正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