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气 是什么意思】“同仇敌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共同敌人时所表现出的团结一致、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集体意识和共同目标,通常用于形容国家、民族或群体在面临外部威胁时的凝聚力。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同仇敌气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qì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
释义 | 指大家怀着共同的仇恨和愤怒,一起对抗敌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国家、民族或群体在面对外来侵略或压迫时的团结精神。 |
近义词 |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
反义词 | 内部分裂、各自为政、貌合神离 |
二、成语背景与演变
“同仇敌气”最早来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冲突,为了抵御外敌,往往需要联合起来。这种联合不仅体现在军事上,也体现在思想和情感上。人们因为共同的敌人而产生强烈的愤慨和反抗情绪,形成一种“同仇敌忾”的氛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仇敌气”逐渐从战场上的用语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成为表达团结、抗争精神的重要词汇。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国家层面 | 在国家遭受侵略时,人民“同仇敌气”,纷纷投身抗战。 |
民族层面 | 面对文化入侵,民族同胞“同仇敌气”,捍卫传统文化。 |
企业/团队 | 在公司面临危机时,员工“同仇敌气”,共同努力渡过难关。 |
四、总结
“同仇敌气”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意义。它强调了在面对共同敌人时,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在遭遇困难时,保持“同仇敌气”的精神,有助于激发内在的力量,推动积极应对和解决问题。
通过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增强集体意识,提升合作精神。